[] >> [林居傳統]

互動的當下

[作者]坦尼沙羅尊者
[中譯]良稹
The Interactive Present
by Ven. Thanissaro Bhikkhu

原文版權所有 ©  2003 坦尼沙羅比丘。免費發行。本文允許在任何媒體再版、重排、重印、印發。然而,作者希望任何再版與分發以對公衆免費與無限制的形式進行,譯文與轉載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。


中譯版權所有 ©  2009 良稹,http://www.theravadacn.org , 流通條件如上。轉載時請包括本站連接,并登載本版權聲明。

        當你定入當下時,有時會發現枯枝、石塊和尖刺。或者在身內,或者在心內,你必須盡自己的力量對付它們。假若可以簡單地遵循某種按部就班的指南——1、2、3、4,先做這步,再做那步,不需要你自己分析果報就會到來——那當然好。有時候,一些禪定書籍里的確有那樣的指南,不過,心卻往往不能夠與之步調一致。理想情形下,你應該可以讓心安定下來,靜止下來,然後對付難題,不過,有時侯,在能夠定下來之前,你必須先行迎對某些困難。
        明辨[慧]需要定,但並非僅僅如此。定也需要明辨——也就是,學會在你能夠令心安定下來之前,繞過可以繞過的問題,正視必須對付的問題。
        假若內心存在著猛烈的淫欲或嗔怒,你必須得對付它。你不能假裝它不存在;不能把它往角落裏一推,因爲它會不停地從那個角落,對著你跳回來。因此,你要提醒自己,看一看,那種思維當中,缺乏推理、缺乏邏輯的地方在哪裏。很多情形下,那種思維只不過以聲勢奪人,就像一個好鬥者對著你氣勢洶洶,以此掩飾自己的無理。
        因此,你看一看自己的淫欲,看一看自己的嗔怒,試著看出:“它們究竟在說什麼?” 有時候,你必須聽一聽它們說的話。如果你真正仔細地聽,過一陣就會看出來,那些話實在不通。當你能看懂那一點時,把它們放到一邊就容易多了。等到它們再攻擊你時,你說:“你們根本毫無道理。” 那樣,應付它們就有點把握了。
        身體的痛受也同樣如此。有時侯,你坐下來禪定時,身體會有痛感,而且它與禪定的姿勢無關。不管你采取哪種姿勢,它就在那裏。因此,你必須學會對付它。你把專注力放在身體的其它部位,使得自己在當下起碼有占領了一塊灘頭陣地的感覺,起碼有一個地方,你在那裏可以安住下來。接著,你從那個有力的位置上展開。一旦覺得氣變得平滑、舒適,就讓它從那個地方擴大到身體的其它部位,穿過痛處,從足部、從手部出去。
        你會開始意識到,當下的那些尖刺並非僅僅是固有的。你自己一定有一部分,在與它們合作,令它們成爲麻煩。一旦你看見了這一點,那些尖刺就容易對付了。
        有時侯,身內有痛,實際上正是你的呼吸方式在維持著它。有時侯問題在於,你怕那個痛擴大,於是在周圍造起一個小小的張力殼——那個張力殼盡管也許會制止痛的擴大,它也維持著痛的存在。氣能在那裏不順,就幫著維持了那個痛。當你逮著自己做這件事時,胡言乱语會得到一個有趣的洞見:當下並非是固有的。你正在參與它。有一個你自己的動機成分,在對當下塑形。
        接下來,你可以轉過來,把同樣的原理應用於心。淫欲或嗔怒存在時,它的一部分也許是來自舊習,不過另一部分,是來自你當下的參與。就淫欲來說,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。你正在享受它,所以你想要它繼續。實際上,心的一個部分在享受它,同時另一個部分正在受苦。你要做的,是把受苦的那個部分帶出來,給它發言權,給它一點表達自己的空間。
        這一點,在我們[西方]的文化中,尤其有必要。那些不肯屈從自己的淫欲的人,被說成是壓抑,還說他們的心靈深處隱藏著種種怪獸。於是,心靈當中,遠離淫欲時生機蓬勃的那個部分,就得不到機會了。它被推到心靈深處的那個角落裏。它變成了那個被壓抑的部分。不過,假若你可以把正在享受淫欲的那個部分挖掘出來,說:“嘿,等等,這算什麼享受?你怎麼不看那邊在受苦?怎麼不看那邊在難受?你怎麼不看著隨淫欲而來不滿足感?怎麼不看由淫欲而來的心的渾濁?——怎麼不看?” 你可以開始把心裏並不真正享受淫欲的那個部分,照亮起來。接下來,你對付淫欲、從它的壓迫下掙脫出來的機會就增大了。
        嗔怒也一樣:試著找到心里正在享受嗔怒的那個部分。看一看它從耽溺於嗔怒所得的喜樂是什麼樣的。看一看那種喜樂是何等的可憐和卑微。那樣,你就增援了心裏不想合作的那個部分。
        對付諸如畏懼、貪婪等其它情緒,也同樣道理:一旦你逮住了心里正在享受它——參與它,使它繼續——的那個部分,要學會切斷它。學會增強心裏不願意合作的那個部分。
        接下來,你可以開始把同樣的原理應用到正面的心態上,也就是你試圖發展的那些心態。如果你意識到心裏有不願與氣待在一起的那個部分,就要試著找到心裏那個想跟氣待在一起,願意有機會安定下來,放開重負的那個部分。那個潛勢是存在的,只是沒有被強化而已。
        因此,要學會給自己打氣。容易氣餒的人,是沒有學會那個本事的人。你必須學會鼓勵自己:“看,你成功了。你把心帶回來了。看看你下回是否能夠再次成功。看看能否做得更快。” 你需要的鼓勵就是這種,它使你能夠繼續參與定境的維持。畢竟,當下如果不是固有不變的,爲什麼不學會塑造一個良好的當下?要強化正面的素質,使它們真正壯大起來。那樣,你會發現,自己越來越不會成爲事件的受害者。你在當下體驗的成形當中,起著更有力、更正面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  我們多次談論過,最終是要止息當下的那種參與,使得你可以對不死開放。不過做那件事之前,你必須對如何參與當下,修練起善巧的技能。你不可能從不善巧的參與出發,直接跳過[上面那步],學會對不死開放的終極技能。你必須經歷改善當下體驗的所有學習階段——藉著你的出入息方式,你對氣的專注方式,你對內心出現的種種正面負面狀態的處理方式。在你有可能發展出解 卸所有這種參與的越發精細的技能之前,你必須學會如何更好的把握當下。
        因此,當你坐下來禪定時,你必須意識到,不是一切都是固有的。你現在就在參與。你想培養什麼樣的參與?你想終止和放下什麼樣的參與?
        這些痛——石塊、尖刺、所有其它令你難以入定的東西:它們不是本来就有的。你的參與因素可以幫助制造那些石塊,幫助磨銳那些尖刺。如果你能抓到自己正在做那件事,並且能夠褪除那個習慣,你會發現,安定下來,維持定境,就容易多了。你對正在發生什麼,可以看得更明白,你對付當下的技能也會越來越精細。
       

(根據2002年8月某日開示錄音整理,本文來自坦尼沙羅尊者開示集《禪定》)


最近訂正 11-27-2010